聲音基礎知識
從技術上來說,聲音是物理能量 (physical energy)(如拍手)到空氣壓力擾動的轉換。空氣壓力中的這種改變通過空氣以一連串振動 (vibrations),即聲波 (acoustic wave) 的形式傳播。聲音振動也可以通過其他介質傳播,如牆壁或地板。
如果振動以周期形式傳播,我們就說聲音具有波形 (waveform)。
上圖顯示了正弦波 (sine) 的示波圖(圖形顯示),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波形。所有聲音的波形,除了基本正弦波外,都由基頻和多種其他不同的頻率組成。
波形的重復(示波器中的每個波峰和波谷)被稱為循環。每秒鐘發生的循環數決定波形的基本音高 (basic pitch),通常稱為頻率 (frequency)。
音調、泛音、諧波和分音
聲音的頻率被稱為基礎音調。(簡稱基音或基頻,fundamental tone / frequency)。
基頻整數倍的非基礎頻率被稱為泛音 (overtones) 與諧波 (harmonics)。不是整數倍的非基礎音調被稱為分音 (partials)。而若為基頻的幾分之幾,則稱為次泛音 (subharmonic)。
當發聲體由於震動而發出聲音時,聲音一般可以分解為許多單純的正弦波,也就是說所有的自然聲音基本都是由許多頻率不同的正弦波組成的,其中頻率最低的正弦波即為基頻,而其他頻率較高的正弦波則為泛音。音樂演奏或歌唱中,基頻是區別音高的主要元素,決定旋律 (melody)。而泛音則決定樂器或人聲的音色 (timbre)。
基礎音調 (fundamental tone) 被稱為第一諧波 (1st harmonic),通常比其他泛音聲音更大。
以兩倍於第一泛音頻率彈奏的音調稱為第一泛音 (1st overtone) 或第二諧波 (2nd harmonic)。
以三倍於第一泛音頻率彈奏的音調稱為第二泛音 (2nd overtone) 或第三諧波 (3rd harmonic),
以此類推,如下簡化圖表。
Frequency
|
Name 1
|
Name 2
|
Wave Representation
|
1 · f = 440 Hz
|
fundamental
tone
|
1st harmonic
|
|
2 · f = 880 Hz
|
1st overtone
|
2nd harmonic
|
|
3 · f =
1320 Hz
|
2nd overtone
|
3rd harmonic
|
|
4 · f =
1760 Hz
|
3rd overtone
|
4th harmonic
|
這些泛音中的每一個都擁有不同於基礎音調的音色質量。大體來說,整數倍或能被整數(如八度音程、奇數或偶數泛音)除盡的泛音聽起來都更具「音樂感」。相反的,不是整數倍或不能被整數除盡的音調稱為不和諧諧波或分音音調。當將大量這類不和諧波音組合在一起時,聽起來就會顯得「嘈雜」。
傅立葉轉換和泛音
「任何周期性波 (periodic wave) 都可以看作某個波長 (wavelength)和振幅 (amplitude) 的正弦波的疊加,這些正弦波的波長有著調和的關係(小數字的比率)」。這稱為「傅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大體上用更接近音樂術語的話來說,這意味著任何帶某個音高的音調都可以被當作一個正弦音調的混音。這包含了基本的基礎音調及其泛音(諧波)。例如:在頻率為 440 Hz 時,基本振蕩(基礎音調或第一諧波)為“A”。第二個泛音的頻率加倍 (880 Hz),第三個則以 3 倍 (1320 Hz) 速度振蕩,接下來的泛音以 4 倍速度類推,見前張附圖。
頻譜
將基礎音調與不同電平 (signal strength) 的多種泛音結合起來時,聽起來就會像聲音。這些聲音元素之間的電平關係會隨時間改變。大量泛音的合並被稱為泛音頻譜,或者更常見的說法是頻譜 (frequency spectrum)。
頻譜顯示聲音中的所有單個聲音元素。從左到右,由低到高顯示。所有泛音的相應電平以垂直方式表示,尖峰脈衝越高表示電平越高。
插圖顯示在特定的時間點,基礎音調和泛音之間的電平和頻率關係。這些關係會隨時間不斷變化,造成頻譜的不斷變化,從而引起聲音的變化。
其他波形屬性
正如先前所探討過的,聲波具有頻率。聲波的其他屬性包括振幅、波長、周期和相位。
振幅 (amplitude): 波形的振幅表示空氣壓力改變的量。可以視為從零空氣壓力或「靜止」(在插圖中的 0 dB 處顯示為水平線)開始的最大垂直距離。換一種說法,振幅是水平軸和波形峰值頂部(或波形波谷底部)的距離。
波長 (wavelength): 波長是給定頻率波形的重復循環間的距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
周期 (period): 一個波完成一次整個波形循環旋轉所花費的時間。頻率越高越快,波的周期就越短。
相位 (phase): 相位與波形之間的時間形成對比,以 0 到 360 度計算。
當兩個波形在同一時間開始,就稱它們相位符合 (in phase) 或相位對齊 (phase alignment)。如果一個波形稍微遲於另一個波形,則稱它們偏離相位 (out of phase)。
要辨別整個波周期的固定相位差異並不容易,但是如果其中一個波形的相位隨時間改變,那就可以聽出來。這在常見的音頻效果,如鑲邊 (flanging) 和相位移動 (phase-shifting) 中會發生,見附圖。
當播放兩個偏離相位的相同聲音時,某些泛音或諧波會相互抵消,從而在這些區域中生成靜音。這被稱為相位抵消 (phase cancellation),發生在相同頻率在同一電平處交叉的情況中。
http://digilog.tw/posts/301
http://goo.gl/eMFiUi
http://en.wikipedia.org
http://forum.blu-ray.com/showthread.php?t=66471
您好我是小九,我在youtube看到了您【NI MASSIVE教學#01】什麼是合成器?如何運作? 和后续视频,想要把您的视频搬运到bilibili.com并保留YouTube地址链接。请联系我199988803^qq.com
回覆刪除您說的影片並不是我拍的喔 謝謝
刪除您好,以兩倍於"第一泛音"頻率彈奏的音調稱為"第一泛音",
回覆刪除應該是以兩倍於第一諧波頻率彈奏的音調稱為第一泛音才對吧?
還是我理解有誤呢~謝謝